美国敌意汹涌,三路并进剑指中国,中美关系再受考验!
点击上方▲收听《震海听风》音频
全文4301字,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
各位朋友们,大家好。
今天主要和大家谈一下昨天发生的四件事,这其中有非常强烈的关联性,而且都与中国有关。
01 美国再武装台湾
首先第一件事是,昨天(12月7日)美国参众两院的军事委员会,公布了一个高达8000亿美元的《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》协调版。
这是美国每个新财年来临前的常规操作,但这次有不一样的信号。
除了金额上高达8000亿美元,其中非常重要的是,法案明确了美国要加强对中国台湾地区军队的培训,以及其他机制性、体制性方面的支持。
这里面包含了三条条款:1307条款、1308条款、1309条款。
其中,1307条款和1308条款主要涉及证词上的宣誓。
但最主要的还是1309条款,正如前文所说,其明确规定了美国在明年的财政预算中,将拨出相当一部分的财政预算,用于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军队进行培训,还有系统性、机构性的能力建设。
这项规定,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的。
在1979年中美建交后,中美又在1982年签订了《八一七公报》,其中美国明确承认,将逐步减少对台军售,直至全方位停止对台军售。
但在一二十年前,中国军方就不断指责美方,没有遵循《八一七公报》。
这其实是战略框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。
1982年之前,是美苏冷战打得正酣的时候,当时中美两国还有个共同的敌人——苏联。
当时的中美两国,可以说是一个战壕里的非正式战友。
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美国虽然心不甘情不愿,但是为了共同的战略利益,也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,就向中国承诺将逐步减少,乃至有一天完全停止对台军售。
但自从冷战结束后,尤其是最近五六年,中美之间的各种地缘战略对决更加甚嚣尘上后,美国现在不但是对台军售,甚至还对台军援。
以前,对台军售是台湾地区自己掏钱,现在的对台军售是美国国会批预算,一是给美国的军工企业制造武器,专供台湾地区;二是专门拨给台湾地区,用来购买美国武器。
换句话说,羊毛出在羊身上,所以这已经不是“军售”了,而是“军援”了。从中方视角来看,这就是“武装台湾地区”,或者叫“再武装台湾地区”。
那么现在,美国在2024年的国防授权法案里,明确指出要培训台湾地区军队,给台湾地区的军队提供培训咨询,同时还要加上机构性和体制性的建设。
换句话说,未来台湾地区军队的建设,美国全包了。
那钱从哪来呢?美国国会掏钱!
可以说,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信号。
02 剑指中俄伊
其次第二件事是,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,美国将在数周内,公布首份《国防工业战略》报告,这是有史以来的首份报告,甚至在二战时期都未曾有过。
这份《国防工业战略》主要是着眼于未来三至五年,一旦中美开战,美国需动用全方位的力量,建立一个民主兵工厂。
二战时期,美国为了打败德国,就曾全民皆兵,建立了一个民主兵工厂。
那么现在,美国要如何建这个民主兵工厂呢?
《国防工业战略》里提出了四大要素。
第一,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、有韧性的供应链。中美一旦开战,后方的供应必须跟上,也就是搞战时经济。
第二,要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供应。
第三,要保证高度灵活的收购体制。
假设国家发现某个民营企业,对国家的战时经济或是对战争有利的话,就会进行收购,也就是军民融合,所以就要保证一个足够灵活的收购机制。
第四,要保证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机制,或者经济威慑力。
为了达成这四要素,美国追加了很多钱,据了解,第一笔就追加了5000亿美元。
要知道美国2024年的国防授权法案也才8000亿美元,这个《国防工业战略》单是第一笔就投入了5000亿美元。
那么,这5000亿美元用来干什么呢?
据称将用来建设美国所有的基础设施,这里的基础设施不是指马路、港口或者铁道等等,而是指对以上提到的四个要素有利的所有基础设施。
这其中可能需要资助一些机构或是团体,也可能强化一些战时状态需要的供应链等等。
目前已知第一笔资金是5000亿美元,接下来第二笔是多少呢?
目前还不得而知,但我们从其背后的目标能够窥见一二,目标共有两步:
第一步是针对中国,完全瞄准,一旦与中国开战,美国要全方位变成一个民主兵工厂,后勤要完全跟得上。
第二步是针对与中国一起的俄罗斯和伊朗。
从现在的情况来看,美国国内的一些鹰派分子,已经妥妥地把鹰派思想向整个精英阶层、决策阶层,乃至全社会散布。
实际上,中俄伊三国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关系。
一方面,三国之间维持良好的关系,这与我们和其他国家维持良好关系并无区别;另一方面,三国之间虽然偶尔有一些军事上的合作,但并不排他,也不针对第三方。
但现在美国竟然将中俄伊三国绑定,不免让人联想到曾经小布什将朝鲜、伊朗和伊拉克称为“邪恶轴心国”。
虽然这一步还没到来,但也反映了美国目前的决策层和精英阶层,明显地把中国、俄罗斯和伊朗三个国家放在一起,这也预示美国乃至西方未来的应对和针对措施,都将针对这三个国家。
在美国的想象中,如果未来进入战争状态,中俄伊三国要么分别开辟战场,要么联手开辟战场,届时战场有可能将横跨亚洲、欧洲和中东三个地区。
因此,《国防工业战略》的第二步,就是针对中俄伊所制定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第一笔追加的5000亿美元显然是不够的,同时也不是民主兵工厂,未来一二十年能够完成的。
或许,在未来的三四十年,美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兵工厂。
总而言之,这个《国防工业战略》是史无前例的,在美利坚和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,哪怕是在二战时期。
这件事我们要高度重视,不论是前面提到的国防授权法案,还是国防工业战略,其背后的整个国防战略,势必会蔓延到其他西方国家。
03 美再对港动刀:香港经受考验
然后是第三件事,自去年7月舍曼辞职后,将近半年的时间里,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的位置都是空着的。
如今,美国总统拜登提名其白宫亚洲事务高级助理、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·坎贝尔,担任常务副国务卿。
昨天(12月7日),参议院对此举行了听证会。
库尔特·坎贝尔是什么来头?
坎贝尔被称为“中国问题专家”,在进入拜登团队之前,他经常出席国际会议,也经常活跃在大众视野里。后来进入拜登团队成为决策层后,便很少出现在大众面前了。
在昨天的听证会上,有两个重要信息。
第一个是他对过去的工作总结。
坎贝尔说:“现在完全没有到失望的时候,相反我们应该感到振奋,因为过去几年,我们所有的工作,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...”
然后坎贝尔将2021年拜登上台后,尤其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,拜登政府围堵中国的工作,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总结。
然后画风一转,讲到了香港。
大家知道,前段时间美国国会出于对香港形势变化的考虑,正式取消了香港经贸办豁免权。
我认为,这是完全的歪曲。
实际上,在此前APEC峰会,中美也曾体现过外交的专业性。
当时,中美元首峰会能否成行,很关键的因素在于,美国有没有邀请受其制裁的香港特首。
后来,香港特区称收到了美国的邀请,但由于日程繁忙会派其他人前往与会。
这其实就处理得很好,也让中美元首峰会顺利举行,这在外交层面上来说既专业又得体。
但没想到,坎贝尔昨天在听证会上对参议员说:“没有这回事,我们从来没有对香港特首发出过邀请,我们也从来不欢迎他...”
我认为,坎贝尔希望以此来博得参议员们的信任,希望能够尽快通过对他任命。
后来,有一个参议员是这么说的:“如果像你这样说的话,那我们还可以相信,如果是像外界,坊间传言那般私下发出邀请,那就说不过去了...”
坦率来讲,双方在外交上互给面子,是专业且得体的表现。
当初,就算你真的发出了邀请,那边也不会去;但如果你不发出邀请,甚至不发出私下口头的邀请,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。
现在,坎贝尔硬要说成没发出过邀请,来博得参议院的通过。
那么我们就要问一下,当时空穴来风,这个“风”是从哪个穴吹出来的?
目前我们没有更多的内幕消息,就不妄加评论,但我们要注意的是,上面所说的三件事都是来自美国,与中美关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。
从这三件事中,我们其实可以嗅出一丝风声,那就是未来的中美关系将非常错综复杂,这完全不是近段时间外交上的缓和或者通话,就能解决和覆盖的。
04 中欧对话受挫:需要大思维
在这个框架之下,我们再来说说第四件事。
昨天,中欧领导人峰会已经结束。
本来这个峰会是一连两天,但这次缩短成了一天。
在会晤的过程中,双方谈是谈了,也做了一些推进,但并没有达成一些实质性成果。
这些实质性成果主要卡在哪呢?
第一个,双方要树立正确认知。
中国表示,当前中美两国已经发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,那么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两个市场,中国和欧洲尤其要脑子清醒,脑子清醒意味着对世界和平有利。
中方其实已经把这个观点说得非常清楚了,但欧盟的两位领导人还是纠结于两个细节:
第一,中国对俄罗斯究竟持什么态度?
会谈结束后,“小美国人”冯德莱恩说:“中国方面当然可以有自己在俄罗斯问题上的立场,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,这个立场将决定欧盟对中国的态度...”
这算什么话呢?
就好比我们对欧盟说:“你有权决定你与美国的关系,但你对美国的态度,将决定我们对你的态度...”
这其实就叫外交上的不专业,甚至是外交上的不成熟,这与个人的格局和能力有关。
第二,有关中国对新能源补贴的问题。
实际上,如果了解欧洲国家的话,尤其是德国,德国的政府补贴是非常厉害的。
在德国,有一个被称为“五贤人”的团体,就是五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每年年底,要给联邦政府提供他们的咨询意见。
当时,在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台后,“五贤人”明确地给朔尔茨政府写了一个报告,称要学习中国的产业政策,中国正是因为这些产业政策,他们各方面的产业才有如此迅速的成功。
当然,产业政策有没有必要,如何进行产业政策,这在我国的经济学家之间也是有巨大的争议的,这在学术上是可以理解的。
但在如今地缘战略冲突的情况下,连德国的“五贤人”都建议政府学习中国的产业政策,同时拜登自己也说要学一点中国的产业政策,以使得高科技产业尽快发展。
在今年8月的慕尼黑车展上,当中国车企大放异彩后,欧盟方面就开始紧张了。
与其说问题来自德国,不如说问题来自法国,因为法国的车企不行,所以他就跑到欧盟委员会那打小报告,但德国的一些车企是反对的。
所以这种情况下,在欧盟内部都没有得到统一的问题上,昨天的中欧峰会不能说不欢而散,应该说没有达成实质性的成果。
对此,我认为欧盟现在的格局真的很小。
中国一直以来不断地强调,中欧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,中欧之间应该就事论事,这对世界和平有利,也对你我双方有利。
但是,冯德莱恩还是一意孤行,离美国太近,那就势必离中国市场、离中国的前景、离他自己的经济前景越来越远,这是非常遗憾的事。
但有时候,不撞南墙也难以回头。
前面提到的三个最新事件,让我们看到了来自美国汹涌的威胁和敌意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应该如何“利用好欧洲”,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。
编辑:陈诗敏 排版:陈诗敏
今日【震海内参】研报预告(会员专享)
穆迪下调评级: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与明年前景
从去年以来,已就楼市、产业、汇率、美联储加息等提出了多次预警,有效帮助会员规避风险。
今年以来,《震海内参》持续对“碳中和”“医美”“数字货币”以及“第三代半导体”等板块行情的准确分析,帮助会员在股市中精准投资。
未来,《震海内参》也会持续输出结合政策、市场动态变化的最新观察,助力会员找到先机。
往期推荐